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开云新闻中心 > 媒体通稿

开云网站义教“信息科技”课程理解 素养立意的小学信息科技分项评价实施策略

  开云网站本文立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开云网站、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分项,探索小学生信息科技分项评价体系和科学实施过程,旨在为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 指出“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教-学-评’一致性。”那么,如何量化诊断,有效促进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养成呢?笔者认为,分项评价是有效路径之一。

  小学信息科技分项评价是遵照《课标》要求,围绕六条逻辑主线,立足于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结合学段教学目标与学业质量标准,划分为若干个分项的等级评价,从而形成反映学生个体数字素养发展的画像和对学习进展的建设性诊断。

  小学信息科技分项评价的实施,重在“素养立意”,贵在“能力导向”,要从构建评价体系入手,厘清分项评价环节,夯实分项评价过程,旨在评判学生数字素养, 实现教学改进。

  分项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科学落实核心素养评价的重要抓手。《课标》指出: “要从考查知识和技能具体掌握情况入手,注重分析学生能力表现、思维过程、情感态度等发展状况,全面评价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开云网站,把握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情况。”

  素养立意指向信息科技学科分项评价,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学习表现是指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情况,可以分为“兴趣态度”和“行为表现”两个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度、学习习惯等。依据明确的“学习表现”特征进行分项评价,目的是推进教与学方式改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素养水平是指在每个学段的学习后,学生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方面应达到的学业成绩及表现特征。“能力导向”可以进一步细化为: 信息感知力、信息价值判断力(信息意识);问题分解、抽象建模、算法设计(计算思维);适应数字环境、 数字资源管理、数字应用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安全防护、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社会责任)。依据明晰的“素养研判”标准,观察学生表现,研判素养水平,目的是因材施教, 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可评可测指的是以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工具”构建不同程度的评价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素养水平。行为表现可以包含在良构的简单情境中独立完成任务所表现出来的素养,或在劣构的复杂情境中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案例1:以某区域为例,构建了小学信息科技分项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课标》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强调基于证据的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按学习发展的过程来分类,信息科技课程评价包含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与期末评价等环节。

  课堂评价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课堂教学进展情况进行判断的过程。按行为表现特征分项评价,主要量化评价学生对教学情境和学习内容的兴趣、所学内容的技能水平起点、数字化学习的经验、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核心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作业评价是教师在学生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之后,为学生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而设计的即时性、随堂性、巩固性的学习结果诊断。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和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作业,并通过随堂批阅、课后修正等方式对作业质量进行评价与记录,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巩固。

  单元评价是对单元目标或课程模块目标的达成水平做出的判断,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单元分项评价需要结合内容模块要求和学段目标进行综合考量,将分项指标的部分要求整合在评价之中。以项目的方式融入纸质测评、上机实践、作品评价等形式,选择合适的分项权重分配,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应用与学习诊断改进。

  期末评价是对学生本学期课程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学生本学期信息科技综合能力的评价。期末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上机实践,还可以是几种方式融合进行,具体包括评价工具设计、组织测评、数据收集分析、结果反馈等。期末分项评价需要结合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形成分维度能力指数,以检测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综合水平,研判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分项评价实施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真实性是保障小学信息科技分项评价素养立意的核心。日常教学中的量化记录、阶段学习后的科学评估与有效监测,可以让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分项评价真正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师生关键能力。

  日常教学中的量化记录,是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分项评价实施的真实性保障。《课标》围绕六条逻辑主线对每个模块的学业要求做了详细的阐述,在评价实施中,要根据内容模块要求,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可检测的量化体系,形成可操作的评价量表,以过程记录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学生的成长画像。

  案例2:某区根据《身边的算法》模块构建了分维度的量化的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阶段性学习成效与能力评估,是信息科技学科分项评价实施的科学性保障。阶段性评估可以采用即时评价、纸笔测评、上机实践、作品创作等方式,不同学段可以依据学段特征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可以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模拟、仿真等手段,借助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学习平台、项目研究记载手册、电子档案袋等记录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数据,全面评价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开云网站开云网站、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把握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情况,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水平。

  笔者从学生生活中的数字化经验出发,创设了“某校承办一次活动”中的筹备与安排这一情境,设计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算法与程序”和“观点论述”四个环节。通过现场操作观察、提交作品结果,综合研判能力素养结果开云网站。

  学生测评与赋分过程:①学生作答,收集数据。将项目任务发送到学生端进行上机操作,把学生作答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让学生提交所有作品。②批阅作品,赋分转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阅,结合表现记录,根据评价指标与赋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③综合统计,可视化呈现。统计分析生成分项分值,将分值标准化转换,形成分维度雷达图。④深挖数据,结论评估。深挖数据背后的成因,细化数据颗粒度,结合《课标》要求,给出合理的教学改进建议。

  阶段学业水平总评研判,是小学信息科技分项评价实施的有效性保障。通过科学有效的阶段性评估,可以对学生的素养进行综合研判,再结合《课标》中的学业质量要求,将日常记录、阶段性评价结果与学生兴趣特长等综合起来进行总评研判,真正落实信息科技学科“科”“技”并重的教学要求。这也是区域推进分项评价实施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生的学习表现需要按照日常等级情况计算出每个学生阶段性总分,根据总分进行等级划定。学业水平则以纸笔测试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测评,再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与学业质量标准进行得分换算与等级划定。根据需要将学业特长作为附加分进行登记。最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综合得分,研判其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以此作为阶段学业水平总评的结论。

  沈李琴,魏雄鹰.素养立意的小学信息科技分项评价实施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06):19-22.

×

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